朋友小P前陣子因為感覺職涯停滯、離開了前東家,但工作轉換沒預想中順利,待業超過三個月,原本興致勃勃要開啟的自學計畫,全數停擺,他說:「心裡空蕩蕩的,總覺得動力一天一天在消失」。
另一個好友姿穎恰恰相反,生活忙碌得不可開交。平日工作超過10小時,週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飯。除了上班,剩餘的時間都被家人、朋友、男友佔滿,乍看活得充實,但她心裡累得很,常問:「活得那麼累究竟為了什麼?」
或許這些心情,你也不陌生:
早上不想起床,深夜也無法安然入睡;
不懂佔據每天三分之二時間的工作,除了薪水,還為了啥?
想振作、自我進修,但內心乾枯到一點動力都榨不出來;
心裡常感到一股莫名的空虛感,懷疑:「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
深入釐清這些迷惘和無力感,其實有個共同癥結點:「不確定自己人生的目的」
可能你認為「找到人生的目的」是個陳腔濫調,是那些心靈勵志書的假議題。畢竟世界上,有幾個人真的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沒有抱負,不也過得好好的?人生能有什麼意義,天天吃飽睡好,不就好了?
但事實上:不斷提升生活外在條件,無法消弭人們心中那股空虛感,那股空虛會漸漸侵蝕我們的身心健康。而且,大多數人都誤解了「人生目的」的概念。
人生目的的迷思
多數人常以為人生目的就是「找到一生的志業」,或者以為知道人生目的,自己的生活就會頓時活力四射、充滿熱情
但這不但過度樂觀,也不切實際。而正是這類的迷思,會讓人把人生目的想得太過龐大、制式化,而讓人退避三舍。
生活肯定有高低起伏,興奮、熱情很難24小時都維持在同樣高度。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每天早上不是被鬧鐘叫醒,而是被夢想喚醒」,那就是對人生目的抱有錯誤想像了。而這樣的誤解會讓人更感到挫敗、不願意去探索這個生命的重要議題。當然,也就錯過了探索它所帶來的好處。
人生目的是什麼?
人生目的,英文稱作 “Life purpose” ,具體而言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推動你往前的核心內在動力」。
而且隨著生命階段的不同,你的人生目的也會隨之調整。每個人的人生目的描述出來都不太一樣,不過有幾個特點可循:
- 它不僅對自己有益,也對身邊的人、社會有益。
- 實踐人生目時,通常會運用到你的才華、興趣、過往經驗、和累積的能力。
- 它不是固定的,會隨著生命經驗,有所調整。
比如有些人的人生目的是:「成為讓他人產生良善改變的催化劑」、「用幽默來帶給世界歡笑與愛」、「當人處於混亂的狀況時,我能帶來平靜和穩定」、「協助不同的組織能更有效、正面地帶領人們」或者「把過往我經歷過的痛苦,化能滋養他人的養分」⋯⋯等等。
知道人生目的的好處
當一個人懂得自己活著的目的,他內在看世界的視角也會有所改變。甚至,他會理解到過往很多經歷都是有意義,而非無意義的虛度或折磨。
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教授Victor Stretcher在爬梳從1980年代以來,累積超過750份、關於人生意義的學術研究後發現:一個人是否清楚自己的人生目的,對生活各層面有超乎預想的廣泛影響,包括:
普遍來說,清楚人生目的會讓人:
- 個性更有韌性,面對困境更有抗挫力
- 睡得更好
- 飲食習慣改善
- 更長壽
- 能賺到更多錢
- 不易出現內在認知矛盾,因為清楚自己生命的方向
- 較少感到恐懼,遇到令人害怕的挑戰,會更快進入:「我現在可以採取哪些行動」的實際思考
- 更不容易過勞、或感到筋疲力竭
- 較不易憂鬱
清楚自己的人生目的,被心理學研究證實會有諸多好處。而正向心理學家更是相信:「知道自己人生的目的,更能把生命過得精彩、豐盛;反之,不清楚人生目的,則容易活得渾渾噩噩、常覺得自己在受苦。」
至於如何找到個人的人生目的,這又是另一門學問了(建議閱讀:找到人生目的的7種方法)。但有一個核心重點是,我們必須瞭解到:「事實上,每個人本就具足賦予自己人生意義的能力」
只是,我們需要花點時間、靜下心問問自己:「此生對我來說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確實地檢視是什麼造就了現在的自己、我們想要往哪裡去。有了目的,就能產生有方向、有意義的行動。而這時,我們就不再需要倚賴外界來填補內心的空虛,人生也可以就此開始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