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參加了一場座談會,是由一個升學顧問公司所主辦的。這個團隊所輔導的對象,是要申請長春藤以及美國一線名校的學生。身為哈佛校友,我受邀提供一些個人的就學經驗和觀點,在此也與各位讀者們分享。
當天來的是一群媽媽(父親只有兩位),孩子念的都是重點高中。在他們的臉上,我看到了那太熟悉的,對孩子未來的期望、野心和焦慮。
有個媽媽直接問顧問:「就你們的觀察,近年來被常春藤學校錄取的學生們,有沒有某一種特性?例如,他們大部分會做哪一種課外活動、哪一種運動?這幾年有任何趨勢嗎?」
顧問笑了一下:「學生們沒有一個固定的型,每個都不太一樣。」
「那請問有什麼辦法,才能夠讓入學部知道我們已經花了多少力氣在對孩子的栽培?」她追問:「現在孩子都已經那麼忙,學那麼多東西,也很會管理時間。學校有沒有方法評鑑孩子已經有多努力呢?」
顧問又笑了笑:「其實,沒有辦法。」
房間裡面的焦慮感更高了。這時輪到我上台分享。
我臨時決定換個方法,因為我知道直說接下來的這段話,可能會讓父母親難以接受。
「我們今天在一家餐廳,我自己也喜歡烹飪,就讓我用烹飪來做個比喻吧!」我說:「我有個拿手菜,就是莎朗牛排佐紅酒醬。」
「先大火煎牛排,一面兩分半。先把一些紅蔥頭細切,牛排起鍋後,把紅蔥頭放進熱鍋裡爆香,然後倒入一杯紅酒,繼續大火烹煮,就成為紅酒醬。」
「有一次,我剛好買到了特別大的紅蔥頭,切碎之後變成滿滿的一大碗。雖然多過於我需要的量,但我不想浪費,所以全丟下鍋炒,然後倒杯紅酒,結果那一次吃牛排的時候,我就覺得醬怪怪的,不像紅酒醬,反而像洋蔥醬。」
我說:「烹飪時,菜的味道是最重要的,不能因為避免浪費材料,而妥協了這道菜該有的風味。同樣的,一所名校在挑選每一屆的新生時,也是用『調配』的概念。因此,絕對不會只有一種食材,也不會只有一種類型的學生。每個學校都會需要一些學霸,也會需要一些詩人;會需要藝術家、也需要運動員;需要世家子弟,但也需要三級貧戶。每個學校的配方,就是他們的機密。但去他們的校園走一圈,差不多就可以感受出學生的樣貌了。對每個名校的入學部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調配出一個符合校風、發展願景和文化的組合。」
看見台下緩緩地點頭,我準備說出我覺得家長最難以接受的事實:
「就這麼看來,申請常春藤大學,還是要靠一點運氣。比方說,你可能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還是個很厲害的辯手,但如果今年有很多學霸,也剛好都是厲害的辯手,就像是我切了特別多紅蔥頭一樣,那對不起,有些就是不會被錄取,太類似的學生,這時候就會吃虧一點。」
我知道這麼說,不會減輕家長們的焦慮,因為沒有一個標準可尋。
但從我這麼多年來,跟許多不同常春藤校友互動,也看過不少孩子的申請過程和後果,我倒是可以提出三個建議,來提升自己的機會:
首先,個人獨特性很重要。
延續食材的比喻,你不僅要當高級食材,還要當「有故事」的高級食材;你的成長過程,如何蘊釀出你的品格?是否某種過去的經歷,導致你現在的熱衷?你怎麼樣讓自己的特殊點能夠被理解,被賦予故事性,建立深刻的印象,會是申請書作文很重要的特點。
第二,了解這些名校要的多元組合是為了什麼。
這些名校想要湊合的,是一群能夠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激勵、融合出各種新想法的同儕。
這也是為什麼,在錄取率還不到百分之五的哈佛大學,到現在還會去一些窮鄉僻壤的地方,主動接觸被社會忽視的族群,尋找其中的優秀人才,給予全額的學費,邀請他們加入哈佛。他們要的是什麼呢?就是這些獨特的背景,所給這些學生的獨特視野。
試想,如果一個學校全都是有錢人、貴族和高官的後代,這個學校是不是很快就會變成一個封閉式的私人俱樂部?不但會因此與社會脫節,更是會加深社會的不平等。如果一個學校希望能在未來的社會stay relevant,還能接地氣並有影響力的話,就必須從各種不同的地方,尋找各種不同的奇才。因此,如果你有獨特的經歷,造就了獨特的視野,就絕對值得在申請書上強調這一點。
第三,對於焦慮的父母親,我要說:我真的不認為應該把孩子的時間填滿,也不要聽別人片面之詞,就把孩子送去學某種熱門項目,例如近年來學辯論很流行,家長就一窩蜂地送孩子參加辯論社。不要逼孩子做一些他根本不感興趣的事情,只是為了在履歷上看起來比較厲害。
當孩子還在摸索的時候,也不要急著讓他變成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才。
他可能做得面面俱到,卻因此在一個履歷表上展現不出自己的特色。我們反而要多與孩子溝通,常常問他為什麼;為什麼他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為什麼他選擇去花時間在這件事上?鼓勵他發揮自己的主見,發展自己的反思、反省能力。讓他犯錯,從中做調整。讓他年紀越大,越有空間可以做一些自願的事。他不需要把每個計畫、人生的每一秒都「花在刀口上」,有成效才去做;許多最優秀的人才經歷,是在最不經意的情況下發生的。
名廚 Thomas Keller 曾經說:「如果你跟我有同樣的能力、同樣的經歷、好的助手,而唯一的差別就是我能夠拿到比你更好的菜色,那我就可以成為一個比你更棒的廚師。」
一所名校,就像一位名廚一樣,總是在找「好食材」。
而好人才跟好食材一樣:要有故事、有個性、能為一群人的組合貢獻獨特的視野。
所以,培養自己成為一個獨特的人才,說出自己的故事,展現出自己的獨特性。讓學校知道:多了你有什麼好?
相信他們看到了你的故事,自然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