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親眼看著不少藝人的大起大落,我覺得對他們而言,最難受的處境就是「曾經紅過」。當紅時,走在路上怕被認出來;不紅了,走在路上怕沒人認出你來。以前,你的臉就是VIP通行證;現在,卻得跟把你擋在派對門口的保鑣說「你不知道我是誰嗎?」
要是對方回你:「我真的不知道你是誰……」,那就真的該回家躲起來了。
其實,不只是過氣明星有這種痛苦。很多人也卡在自己過去的回憶中。像是我有個朋友每次見到面,就總是在懷念他結婚前的單身日子:「那時候多瘋狂啊!一出門就可以三天不回家,那個年頭,有的是時間、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對象…,哪像現在,躺在愛情的墳墓裡等死!」他甚至還會說當年的音樂比較好聽,當年的妹比較正…,雖然我每次都會點頭稱是,但心裡不僅覺得他有點過度美化過去了。對他來說,昔日的記憶似乎是彩色的,現在的生活卻是黑白的。
另外有些人則是相反,執著在以前受過的委屈,吃過的虧,誰冒犯了他們,誰對不起他們…即便現在生活無憂無慮,但心中永遠有一塊卡在過去,某些記憶一直把他們的嘴角往下拉。
印象中,這類的人似乎長輩占較高比例。我有個朋友就如此抱怨他的岳母,說她雖然現在幾乎可說是大富大貴,但總是動不動就翻舊帳,每次一發作就開始數落身邊的親人,說女兒當年出國唸書後就對她大小眼,她當年臥病在床時沒人照顧她。這些不僅是過去式了,還是過度誇大的過去式。女兒受氣沒處發,老公就受池魚之殃,害得我這位朋友每次逢年過節都得吃鎮定劑。
我們可以說,他們都是「時間的俘虜」,卡在過去的美好和創傷中。
訂閱軒言文創
獲得更多正向心理學知識
我們都是時空旅人,隨時都在根據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經驗、與未來的期待,來作為判斷和決策的濾鏡。有些人偏重在過去,有些人偏重未來,還有一些人選擇享樂與當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就曾經提出一個「心理時間觀」的理論,把時間觀分為五大類:
第一類偏重在過去的悲傷。這種人認為過去就是一場災難,因為過去的失足導致了後面的千古恨,這樣的人比較容易憂鬱、焦慮,缺乏自信、不快樂、難以控制自己的衝動。
第二類偏重於過去的美好。這種人經常在回憶昔日光陰。相較於第一類人,他們可能比較快樂、比較友善,也比較正面,但如果只沈溺於過去,還是會對於當下感到失落,甚至用懷念來逃避現實。
第三類的時間觀專注在當下的享樂。這種人活在當下,也更有活力;然而,他們通常不能控制衝動,容易三分鐘熱度,最糟的情況是有可能沈迷於當下的享樂,而忽略了後果。
第四種人被困在當下的僵局。這種人覺得生活似乎沒有進展,覺得生活諸事不順,有點無助,也特別容易有焦慮、抑鬱的感覺,也可能隨時做出衝動的決定。
第五種人則是專注在未來的可能。這種人總是為明天思考,很愛做計畫,很有野心,也很目標導向。這似乎聽起來不錯,但也很可能因為過於專注於未來,而無法享受當下,甚至因此而冷落身邊的關係,也為自己帶來過多的壓力。
你認為自己屬於上述的哪一類型呢?
之前看過一句話:「抑鬱就是對過去的過度執著,而焦慮就是對未來的過度執著。」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過度執著」在任何一個時空都不好。我們的大腦是靈活的機器,應該保持靈活,才能做適當的應對進退。
知道這五種不同的時間觀後,我們可以訓練自己切換模式,讓時間觀靈活一些。舉例來說,面對錯誤的決定,與其陷入難以自拔的懊悔,不如讓自己專注在未來的可能。太在意未來的計畫,可能需要培養一點懷舊的趣味。要是你覺得人生枯燥乏味,不妨找一群懂得享受當下的朋友,向他們學習及時行樂,把握身邊隨機的美好。
每個人生都有不同的遭遇,想必會累積成不同的時空價值觀,目的是要找到一個最能夠實現我們成長需求的心態。津巴多教授如此建議:我們需要的是一雙看向未來的雙眼,一個能夠關注並享受當下的心理空間,並從自己過去的經歷當中,萃取出正面的動力。
這就是所謂「健康的心理時間觀」;懷念過去、關注當下、期待未來,讓一生貫串為一個軸心,同時在腦海裡靈活並存。若能達到這種境界,那人生就確實自在了!
延伸聆聽:《劉軒的How to人生學》EP1|聶雲(下):別緊抓著過去的好壞,專注面對眼前這一刻
EP92|Yugen身心靈學院創辦人Kai:別急著要答案,去好好經驗人生每個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