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常識和直覺,可能是讓你誤判的偏見

想像一下:你今天開車上班, 大老闆要來,你一定得要準時。眼看快要遲到了,你不斷變換車道、超車,測速照相也沒時間搭理,就是為了趕在8點59分59秒之前到達。辦公室就在眼前,再過一個路口就能安全上壘了。偏偏這時候被一輛龜速行駛的車子擋住,狂按喇叭他也沒反應,黃燈轉紅……這下好了,這個路口的紅綠燈足足有99秒,你只能夠眼睜睜的看著時間滴答滴答溜走,今天一路上的奔馳都白費了。你心想:「前面的車真該死,一早就觸我霉頭,開的那麼慢,一定是個女人!」

為什麼你會覺得開車開得慢的,就一定會是女性駕駛?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稱為「代表性捷思」(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也就是指人們在未知的情況下,會按照事情是否「代表」某一種刻板印象來推斷結果。代表性捷思並不一定出自惡意,也不一定帶有情緒。它只是我們在眾多訊息中,為了方便而做了一些假設,連自己都沒察覺自己的認知其實頂多只是個假設而已。

因為世界太複雜,我們無法對每一件事瞭若指掌。為了讓自己過得輕鬆一點,我們就用代表性捷思,這是難免的。在很多情況下,它的確讓我們能夠更迅速推斷出結果,但有時候也會造成嚴重的偏差,尤其容易忽略事件的基本要素。

舉例來說,今年45歲的John已婚,並有一對子女,他的個性保守、謹慎,並且很有進取心。他對社會與政治議題不感興趣,休閒時喜歡自己動手做傢俱、玩益智遊戲。John是30位工程師與70位律師樣本群中的其中一位,請問:你認為John更可能是工程師,還是律師呢?

選好了嗎?如果你像大部分的人一樣,認為John是個工程師的話,那恭喜你,你被代表性捷思給誤導了。的確,John的種種條件似乎符合人們對工程師的刻板印象,但那只是刻板印象而已。事實上,樣本群有70位律師,但只有30位工程師,John可能是律師的機率其實是70%,照理來說更可能是律師。

統計學有個「大數定律」,但人們在被代表性捷思誤導時,往往會信奉「小數定律」,也就是不管樣本數量多小,人們總認為它能反映出整體狀態。我們再試一次:你覺得內向的人成為圖書館員的機率高,還是超商店員?答案是:超商店員。

想想看,以整個社會來看,超商店面比較多,還是圖書館比較多?所以,超商店員比較多,還是圖書館員比較多?明白了嗎?無論是什麼人,成為超商店員的可能性都比較高。如果你因為「內向」兩個字就覺得會是圖書館員,那就是被代表性捷思給誤導了。

回到一開始的故事,許多人都聽過「馬路有三寶」:女人、老人、老女人。所以,在路上遇見讓你無法苟同的情況時,會直覺認為:「這駕駛不是女人,就是老人!」 但不要忘了,男性開車肇事的比例高出女性許多,因為有更多的男性開車。

其實講白了,即使在現今自由開放的社會,因為種種文化態度先入為主的影響,涉及年齡、性別、職業、種族、國籍、宗教、社會階級等的議題,仍然深深影響著我們對他人的性格、能力、潛力的評價。

作者

劉軒 / 知名作家、全方位創作家、DJ

現在身分為「軒言文創發行人」,畢業於哈佛大學心理系,過去曾擔任許多公司的品牌顧問及各大活動主持人、DJ,有著專業的心理學背景,也有豐富跨領域的人生經歷。出版過許多暢銷書籍,寫作功力深厚,風格知性又不失幽默,文字舒服明瞭,擅長用清晰的口吻和簡單的文字傳達心理學的精神。致力推廣積極心理學的運用,希望幫助每個人成為有效的溝通者。

你的購物車
  •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