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你可以沒錢,但必須要有這5件東西

前陣子在社群平台讀到一篇文章,探討邁入30歲的人到底帳戶裡該有多少錢。文章裡訪問了好幾個年輕人,當然他們帳戶裡的存款都有差距,有些差距蠻大的,而收入多寡也有差距。

大多數年輕人從21、22歲就開始入社會了,所以到了30歲已經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回想到我自己30歲的時候,帳戶還是挺空的,因為我29歲才開始正式工作,所以30歲這一年之於我還是一個剛起步打拼的時期。

華人社會普遍會把30歲視為是一個重要的年齡,你應當已經成家立業,已經是非常穩定的一個人。這也算是一個心理的壓力,讓很多年輕人覺得到了30歲一定要帳戶有某個數字的存款,我才算是個人。

我認為這個心態,或許會讓一些年輕人在還沒有取得成績之前,就已經會卻步。所以,今天我想要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淺見:「30歲,我認為你的帳戶裡該有什麼?」

我們不拿金錢來算,我們算你的心靈的帳戶裡面該有些什麼。

就像是投資一樣,你不能只是單一產品,不能只買股票或者只買債券,或者只有現金,你應該把它分散出來。

「到30歲,你的心靈帳戶裡應該有的五個主要的投資產品」

第一、行萬里路的體驗。

20歲的你八成是單身,還可以行萬里路,你可以旅行,可以多看多走多玩多體驗。這些人生體驗除了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也是價值觀形成的非常重要元素。我所認識的人中有這麼一個趨勢,他們旅行的越多,他們看得越開。或許這也是旅行能夠帶給我們的一種心態改變。

如果你真的沒時間,或者是沒費用來去旅行的話,你可以透過書本來行你的萬里路,尤其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你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這麼做。

第二、你帳戶裡應該有做公益的溫暖。

針對這一點,我非常感謝我父親。他在我20出頭的時候,就安排我到台灣鄉下,做一個暑假的義工,照顧一些非常需要看顧的小朋友。另外,他也曾帶全家到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學陪伴那邊的孩子。當時,我妹妹還拿出小提琴、直接現場拉給他們聽,是非常難忘的回憶。

看到那些人對我們展現的笑容、握著我們手說出的感謝,這些記憶在二十幾歲的我心中種下非常重要的種子。父親給我的這些機會,以及後來我自己所參與的大大小小公益活動,都逐漸積累、改變了我非常多的人生觀。

第三、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反正拼一拼,少睡一些覺沒問題,年輕就是本錢,是嗎?是的。不過,年輕的你如果一直不斷的熬夜,你沒鍛鍊出好的生活習慣,其實你正是在和未來的你貸款。

第四、獨處的自在。

這個比較特別。我認為這也是你到了30歲的時候心靈帳戶裡應該要有的。因為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很喜歡交朋友,相對來說比較少有那種深度的獨處的時刻。

不過,進入到社會,有些時候會感覺到很孤獨,但這正是一個時候,你告訴自己是為了未來在鍛鍊。如果你可以學會這種獨處,並且學會在獨處之中可以自在的話,那麼未來你會發現自己更穩定、不容易慌亂。

第五、當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挫折。

我相信很多二十幾歲的朋友剛入社會時,一定會碰到很多挫折。如果你真的在社會裡打滾了幾年的話,你應該也知道到了30歲,自己想好的藍圖通常不會按照這個方法來進行,人生充滿了各種變化,甚至有一些人是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會遭遇到。

像是我有很多朋友大學畢業的時候,剛好處在90年代第一輪的網路時期,很多的泡沫形成,很多人投資、很多人創業、很多人失敗,但當我在同學會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的表情所流露出來的是因為經過了這一切而有的一種歷練。我認識的二十幾歲有創業但是失敗的朋友,十之八九到了三十幾歲都變得相當成功,所以難怪在矽谷有這麼一句話,說是「多失敗,寧可早失敗」。

當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這種挫折感其實會幫助你在未來可以更好的面對那些人生必然會有的變化。當父母親老了,當身邊的朋友離去,當人生的無常開始逐漸出現在生活當中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會感謝之前曾經為自己打好一些預防針。

所以,這個就是我整理的「到30歲你的心靈帳戶裡該有的五個東西」,如果你現在已經過了30歲,你發現自己好像還缺了一些的話,那也不會太晚。我們所說的是在這個關卡裡面,或許你可以用這些的方法來檢視一下你自己。

不過,過了30歲到40歲就越發困難。人會越來越固定,我們的生活步調也會變得逐漸慢下來,我們的生理狀態也會慢下來,我們成家立業之後也會有更多的牽絆。所以勇敢的去闖吧,年輕人!不要去太在乎你自己和別人的帳戶在30歲的時候比起來或多或少,只需要問你自己「你心裡面的帳戶是否有這五個東西」。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無論是30歲之前還是30歲之後的你,都有些感觸。也歡迎你分享給身邊的30歲左右的朋友!

作者

劉軒 / 知名作家、全方位創作家、DJ

現在身分為「軒言文創發行人」,畢業於哈佛大學心理系,過去曾擔任許多公司的品牌顧問及各大活動主持人、DJ,有著專業的心理學背景,也有豐富跨領域的人生經歷。出版過許多暢銷書籍,寫作功力深厚,風格知性又不失幽默,文字舒服明瞭,擅長用清晰的口吻和簡單的文字傳達心理學的精神。致力推廣積極心理學的運用,希望幫助每個人成為有效的溝通者。

你的購物車
  •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