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我們逐漸有了獨立的衝動,想要掙脫舊環境,發出新聲音。我們開始尋找自己,探索邊界,開始有一些『脫序』行為,大人們稱之為『叛逆』。」——劉軒《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次在《那些孩子沒有說出口的真心話》中,與心理學家劉軒對談的來賓—酒窩J,正是身處青春期,而透過他的視角讓我們得以一窺青春期的心理世界和困擾。對於現代青少年來說,佔據生命最大的議題幾乎都是圍繞著「友情」和「學習」。
友情經營:「彼此友好,同時建立個人原則,學會適當說『不』」
邁入青春期,青少年的眼界漸漸寬廣、探索邊界的慾望蠢蠢欲動,眼前選擇變多也漸漸變複雜。當我們向外尋找自我,朋友就成為我們認識外面世界的重要夥伴,因此朋友在青少年的心中也就越發重要。但除了交流、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也總有些時候會遇到該對朋友說「不」的時候。從酒窩J的視角分析,身邊很多人會不敢對朋友說不,是擔心說「不」之後關係會變得尷尬、甚至友情決裂。
友情的關鍵三元素就是「長時間相處」、「共享好感覺」、「幫助彼此」,不過與朋友交好並不代表盲目跟從。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逐漸辨別出哪些是不違背自己內心的原則。劉軒就建議青少年:假如朋友請你去做一些你並不認同的事,果斷明確說出拒絕才不會給人模稜兩可的感受。比如朋友找你一起作弊,假如你模模糊糊回答:「噢~我考慮看看」,即便你期待拖到對方忘記這件事,但對方假如沒忘反而窮追猛打,那最終你不還是得給出明確答案?
那到底該如何明確拒絕?以作弊這件事而言,不必當著朋友的面說:「作弊是錯的」,你只需要明確表達:「我不作弊」其他不用多作解釋或編藉口。這會顯示出你內心的那把尺,顯示出你是一個有原則的人,而有原則的人可能無法融入某些小團體,但會受人尊敬。
高效學習:「24小時複習,最有效率」
在學習上,酒窩J提到身邊朋友最常遇到的困擾是每天花不少時間準備考試,但成績依然沒起色,導致信心大大受影響。思想早熟的酒窩J面對這樣的困擾,會想告訴朋友:「即使成績不好,也不能失去信心,如果失去信心就會漸漸開始懶惰、不想讀,最後自我放棄。」
仔細想想,成績好一個人的才智很多時候不是唯一關鍵,更多時候是功課好的學生是因為有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就曾做過實驗,並發現在你學習新知的24小時後會忘掉大約7~80%。因此複習成效最高的時候其實是在學完的當天,即便是快速翻一翻、過目,都會喚起上課時的記憶、加強印象。
但現在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卻是相反,當天不會複習,到了考試前幾天才開始翻閱,但那時該忘的東西全都忘光了。所以他們的複習等於要把重新回想、把所有的知識再建立一次,而這需要花他們雙倍的力氣。所以有學習困擾的青少年或許可以試試看:「當天上完課立刻複習,72小時內再複習一次」,這樣整體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而對於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或者家中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除了前面針對友情、學習的建議,劉軒也另外給出五個建議:
首先,青春期首要任務是要「了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適合做哪些事。
第二,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吃飽睡好,不要恣意揮霍自己的年輕健康資本。
第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酒窩J也分享他和朋友間平常雖然只是打打鬧鬧,但友情確實就是他這個時期最好的支持。
第四,學習溝通與表達,在溝通的時候,要練習將心比,學習運用同理心來換位思考。在劉軒給孩子的心理學通識課中,也特別為了同理心這個抽象但非常重要的概念開設一章來講解。
第五,建立自信、自尊,劉軒特別解釋所謂的自信,是理解自己的價值是什麼、知道自己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好處。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青少年看似在紊亂、毫無章法地成長,但這時做的許多選擇卻是悄悄在為一個人成年後的性格種下種子。但在現代社會的框架下,青少年可能很難好好經歷青春期的碰撞、蛻變,往往到了20、30歲都還不了解自己的情緒、性格⋯⋯等等。而透過這些心理學家給出的方向,能協助尚未度過青春期的青少年們,能陪著自己好好成長,最終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
由哈佛心理學家劉軒親自授課,《成為更好的自己-給未來少年的心理學通識課》涵蓋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孩子,所需要的各種心理學養分。從了解自己的情緒、找到個人天賦、練習學習專注力,到深入理解友誼、親情、培養同理心⋯⋯等等。這門課一共18堂,結合動畫與生活情境劇,讓青少年在輕鬆生動的氛圍中,能有效學習這些平常學校裡不會教到的重要知識,形塑孩子強健心理狀態與獨立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