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紛紛進入緊急應對狀態,學校和公司關閉,政府奉勸或命令人民不要外出。而在台灣,除了確診者必須接受隔離治療,有接觸、旅遊史的高風險感染族群也都必須採取檢疫和隔離措施。許多民眾如今也開始改以在家工作、減少社交活動或避免外出,以避免接觸病毒。
然而,當社交生活被剝奪,外出活動受到限制,許多人開始出現小屋熱的心理症狀
這個詞的起源說法不一,但它可能可以追溯到1900年代初的北美,當時住在高緯度偏遠地區的人,被冰雪封在家中而久久不能外出,很容易出現一些症狀:失眠、焦躁、不安、暴飲暴食、注意力無法集中,嚴重的甚至會情緒失控,親人之間也會暴力相向。
「小屋熱」是「幽閉煩躁症 Cabin Fever」的別名,這個熱不是真的發燒,而是形容內心急躁焦慮的熱。在心理學的定義下,它雖然不是心理疾病,但可能導致患者做出衝動又不理智的行為,甚至威脅到自己或別人的安全。隨著疫情升溫,大家不得已待在家裡,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幽閉煩躁便可能隨之襲來。
曾經或正在接受隔離的朋友,心情還好嗎?生活過得如何?
面對暫時看不到盡頭的防疫戰爭,我們該如何自處呢?
掌握這四招,避免幽閉煩躁症找上門:
1. 增強免疫系統
長期不出門容易使人患病,而年長者尤甚。多做運動及攝取足夠維他命有助減少免疫系統問題,亦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聽節奏輕快的音樂和看電影對免疫功能有正面作用。
2. 安排規律生活
為自己訂定規律的生活時間表,包括幾點吃飯、睡覺,預先規劃好在家可以進行的活動,設下完成的目標,能有助於激勵自己,減少憂鬱和焦慮的情緒。
3. 維持社交活動
簡單的致電與朋友聊天、視訊,或是透過社群媒體對外聯繫和詢問他人的近況,有助於彼此感受支持,減少「孤立感」、壓力與不安的情緒,達到心理健康的提升。
4. 避免與人衝突
每日運動超過20分鐘有助體內釋放內啡肽(endorphin),改善情緒,若家中氣氛開始緊張,切記不要翻舊帳,不要用情緒字眼,可以要求自己和身邊的人到不同地方保持冷靜,並透過運動或瑜珈釋放負面情緒。
我們今天要對抗的不只是病毒,而是全世界的恐慌和無奈。病毒雖然透過人對人的接觸才能傳播,但我們的焦慮,卻能夠透過社群和新聞媒體被無限放大…
現在能做的事,除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應該宣導正確的防疫資訊,避免製造恐慌和對立。同時,為身邊正在隔離的家人、朋友加油打氣,謝謝他們乖乖在家保護每個人,更要為所有第一線的防疫人員獻上最大的掌聲和支持,感謝有這麼多人共同努力保護我們,相信我們一定能成功戰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