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無知的人反而越有自信?

你是否有遇過這樣的人? 對方自信滿滿地說著他能處理好這次的案子,但實際上成效卻不如預期。

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Socrates)曾說過:「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即便是被稱為希臘三賢之一的蘇格拉底,仍舊認為自己對世界一無所知,前者與後者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而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就這兩種不同的思想呢?

 

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大衛‧達寧(David Dunning)和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在1999年透過實驗發現認知偏差並提出了『達克效應』。

 

在實驗中,透過問卷測量受試者能力,其中包含了邏輯思辨、閱讀、文法等項目,測驗結束後,再讓受試者預測自己的排名。

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的人在評估自己的排名時,都比實際的排名要來得高,表示人們有高估自我能力的傾向,尤其成績越差的人,越覺得自己的排名越前面;反而是那些成績越好的,普遍認為自己排名不高。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該如何跳脫認知偏差的框架呢?

 

其實只要我們保有對事情的好奇心,對不同事物的求知慾,自然會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且會願意擴大學習的眼界,也能更虛心的接受別人的建議,並時常提醒自己要謙虛,避免過度自信才是上策。

你的購物車
  •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