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溫暖和長大後的勇敢成正比嗎?

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個性是偏向害羞怕生,還是熱情外放嗎?

其實我們的個性不僅是天生的,小時候受到的關注或者被照顧的方式都有影響喔!

 

最早發現孩子的「個性」、「看待事物的方法」與「照顧者」有很大關聯的是一位來自英國的兒童心理學家 John Bowlby(約翰.鮑比)。

1950 到 1960 年間,Bowlby 針對「照顧者」對「孩子」的行為及認知發展之影響做了研究。這是個很值得探討的領域,因為過去科學家相信,孩子不需要獲得高度關愛及照顧,只要「該給的有給」就好,只要提供食物、滿足基本需求即可,其他行為(比如:擁抱)都是多餘的。

 

此時,另一位美國的動物心理學家 Harry Harlow(哈利.哈洛)發現 Bowlby 的假設與他做研究的方向很一致,於是,Harlow 便以恆河猴 (與人類相仿的靈長類動物)設計了一個實驗,觀察照顧者與孩子的關係如何影響後天性格。

 

首先 Harlow 將剛出生的恆河猴寶寶與生母強制隔離,並給恆河猴寶寶們兩種「假的恆河猴媽咪」:第一個假媽咪是用鐵線組成,會供給奶水的裝置;第二個則是由絨布製作出來,有猴子雛形的媽咪娃娃,但它不會出聲也不會動,更不會供給奶水。

 

實驗結果發現,這些恆河猴寶寶全都選擇了這個有絨布質料的假媽咪,而且只在需要進食時,才會走向鐵絲組成的奶水裝置。原來恆河猴寶寶需要感受到照顧者的體溫,也就是所謂的「溫暖」。Harlow 更發現這些每天與絨布猴媽咪生活的恆河猴寶寶,因為缺乏與照顧者的真實互動,成長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愛」與「溫暖」,長大後與其他正常成長猴群在同一個空間時,不但較為「膽小」,還會躲在角落,不知道如何融入猴群。

 

Harlow 的實驗讓當時的科學家明白:其實「照顧者」給予的「愛」、「溫暖」和「擁抱」是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及對世界的認知的,孩子會藉由「照顧者跟他們的互動方式」去認識「家」以外的世界。而這個觀念,就是心理學家 Bowlby 在 1969 年提出的「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在認識了依附理論後,身為照顧者的你,是不是也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更多溫暖和擁抱呢?在成長中獲得適當安全感的孩子們,不但較有勇氣探索周遭的世界,更會使用正向的態度與照顧者以外的人互動,這就是依附理論帶給世人的良性循環喔!

你的購物車
  •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