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他,都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想像一下,有一天,你和朋友為了某件小事情意見不合,一開始彼此都還很理性地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

但到後來,情緒上來了!你明顯感覺到你們已經為了吵而吵,但也停不下來。你說:「根本不算什麼的事啊!你幹嘛反應那麼大!?」朋友也說:「你幹嘛反應那麼大!?」後來鬧到兩人不歡而散,好久都不聯絡。

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是不是曾經發生過?

當我們在和別人爭辯的時候,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接收到對方的表情、語氣、肢體動作等訊號,但是,我們反而不太會去注意到「自己」的表情與聲音,也不會去考慮到我們自己的言行,是否正在造成對方的情緒反應。於是,這就容易釀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我們平常能夠察覺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會影響到別人。但是當我們自己的情緒開始被激動起來的時候,

我們會開始過度關注周遭環境的威脅性,包括對方的表情。而同時,我們自己的「自我察覺」能力就會愈來愈弱。

我們反而無法察覺到,是否正是因為我們自己有了憤怒的表情,造成對方也有憤怒的表情。

我們好像在照鏡子,但不知道自己在照鏡子。這是溝通上的一個大盲點啊!

當我們生氣的時候,站在面前的那個人,也許是你的伴侶,也許是你的夥伴,這時候可能就會看起來像是一隻張牙舞爪的老虎一樣,不斷對著你咆哮。誰都不喜歡這種感覺,對吧?

這時候,請你做一件事:想像對方的臉是一面鏡子,你正在照鏡子,你是否有發現,對方的面紅耳赤,跟你自己的狀態有點相似呢?這時候,請你試試看,如果你可以讓這個鏡子裡的自己冷靜下來,你是否要先開始放鬆自己的表情,放輕自己的語氣呢?

我有個朋友,他跟太太就常常因為同一件事發生爭執,他說,有很多次,當老婆在跟他說話的時候,他腦海裡想的卻是工作上的事,明天開會要用的資料、這個月的報表還沒交…當太太發現他根本沒在認真聽的時候,就會非常生氣,不斷指責他:「你每次都沒在聽!你到底有沒有把我放在眼裡…!」。

我朋友告訴我,以前的他,聽到這樣的指責的時候總是很不開心,因為,他認為他並不是沒在聽,他甚至可以一字不漏地重複太太說的每一句話,但是每天為了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還要聽老婆碎碎念,實在讓他覺得很煩!

所以,有段時間他們很常為了有沒有專心聽這件事爭吵,爭吵當中也不斷出現許多情緒性的字眼。

直到有一天,他忽然意識到他們夫妻之間溝通的「盲點」,這個盲點就是 :他認為自己沒有不妥的地方,也從沒注意到「是不是自己表現出的無所謂,甚至到後來覺得很煩的態度,才造成對方有這麼大的反應」。而當他開始有情緒的時候,太太說的每一句話都跟針一樣刺,相反地,他的聲音和表情,在太太眼裡也是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兩人從原本的理性溝通,演變到後來一發不可收拾的原因。

發現這個盲點後,他開始思考要如何用「具體行動」去做改善。

首先,他從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上做調整。工作重要,但太太對他而言更重要,所以就算再忙,也應該給自己幾分鐘時間好好聽對方說話,給她應有的尊重。現在,當太太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會放下手邊所有事,保持專注,當他又心不在焉、太太提醒他專心的時候,他也不會感到不滿,反而很謝謝太太幫他指正壞習慣,讓他變得更好。

所以,「意識到自己的盲點」是相當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不帶任何防備心,而是「用同理心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來減低爭執發生的機率。」

當然,也有人會想問,要如何減少盲點出現的頻率呢?

想要減少盲點的出現,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身邊的另一半或是他人的「反應」來當作輔助,對方,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如果你認為對方很不講理,那麼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也用了不好的態度或言語對待別人?

當你認為對方對你不夠尊重的時候,或許也該捫心自問,是不是自己也曾經對別人說話的權利和想法不夠尊重?

當你認為對方不夠關心你的時候,請問問自己,是否自己也曾經對他疏於關心?

如果你認為對方一直不理性地攻擊你,也請先問問自己,是不是你也曾經對他有些負面觀感,卻沒有提出來和他溝通檢討呢?

在雙向互動當中,找到盲點並調整自己的行為非常重要,當發現問題或發生爭執的時候,一昧去責怪別人並不能解決任何事,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從對方的言語和行為反應中,找出自己平常沒發現,但卻可以做出調整的地方。

就像每次要開車之前,必須調整車子的後照鏡一樣,如果沒有做適度地改變和調整,很可能就會產生視線死角,最後導致事故的發生。

用開放的心胸,花點心思,努力觀察與調整自己與別人互動時的盲點,記住喔!有盲點並不是壞事,反而是能讓自己改變成為更好的人的機會。

當我們習慣細心觀察、虛心學習,開始願意承認與改變自己不足的同時,你會發現自己又前進了一大步,並且,也能更有效地完成自己心中的目標!

作者

劉軒 / 知名作家、全方位創作家、DJ

現在身分為「軒言文創發行人」,畢業於哈佛大學心理系,過去曾擔任許多公司的品牌顧問及各大活動主持人、DJ,有著專業的心理學背景,也有豐富跨領域的人生經歷。出版過許多暢銷書籍,寫作功力深厚,風格知性又不失幽默,文字舒服明瞭,擅長用清晰的口吻和簡單的文字傳達心理學的精神。致力推廣積極心理學的運用,希望幫助每個人成為有效的溝通者。

你的購物車
  •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