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必須面對的心理課題:寂寞

兩、三年前,我家餐桌上有一盒來自英國的卡片,放在餅乾、椒鹽和油醋旁邊。裡面總共有100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設計來就是為了讓人們能夠產生有趣真誠的交流。每天晚餐時,我會從中抽一張卡片,全家輪流回答上面的問題。

前幾天,我們抽到的問題是:「什麼會讓你感到寂寞?」當時才6歲的兒子川川最先舉手。

「當爸比跟媽咪晚上出去跟朋友吃飯,我跟婆婆在家的時候,我會覺得寂寞。」他說。

當時8歲的姐姐接著回答:「當弟弟半夜跑去跟爸比媽咪睡,然後我自己醒過來,然後你們都抱在一起的時候,我會覺得寂寞。」

老婆想了一下,「當我在手機上看到朋友們一起出去玩,我沒有一起去的時候,我會覺得寂寞。」

我想都不用想,因為最近才經歷過好幾次。「當我出國出差,晚上跟你們視訊,掛上電話的那一刻,我會覺得寂寞。」

多有意思啊!四個不同的答案,四種不同的寂寞。

弟弟的寂寞反映了孩子對父母的愛。雖然他不缺玩具和大人陪伴,但他還是最在意我們是否在身邊。女兒千千的寂寞,則反映了姐弟間的微妙競爭。年齡相近的孩子們很在意父母愛誰比較多,無論父母怎麼說愛倆人都一樣,但在原始的潛意識層面,孩子還是會希望把父母的愛佔為己有。所以當姐姐發現弟弟偷偷跑去跟我和太太睡,我們又跟他親親抱抱的時候,想必心裡不是滋味。她所謂的寂寞,可能帶著不公平的申冤吧!

我太太 Cardin 的寂寞,則源自於「錯過的失落」。人是群體動物,不免會在意自己在社群中的地位。這不一定表示我們都想當領頭羊,但錯過了重要的社交機會,還是不免會有失落感。這種簡稱FOMO(Fear Of Missing Out,也就是「害怕錯過事情」)的心情,對於本就喜愛社交的人來說又特別明顯。它算是正常反應,不過如果經常有感而開始憂鬱的話,那建議還是少看社群媒體比較好。

那我的寂寞呢?最近出差的畫面還歷歷在目,那是一種人在異鄉,想念避風港的惆悵。如果是個長期的狀態,就可稱為「鄉愁」,但我的情況還好,起碼每次出差都只有幾天,而且每次都有明確的任務在身,所以不會有那種「我到底在這裡幹嘛?」的茫然來複雜化原本的惆悵。其實,自己晚上坐在陌生的酒店房間裡,本來就是會感到寂寞。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還值得享受一下呢!

我這麼說可不是自虐喔!我只是不想為自己的處境感到可憐。去品味那必然有、再自然不過,也必然會度過的短暫失意或悲傷,可以稱之為「愁緒」。法國作家雨果曾說:「愁緒就是樂在憂愁之中」。其實,如果我們不迴避自己的愁緒,我們會發現它還是挺美的。話說,李白也應該就是在這種愁緒之際,寫下了《靜夜思》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吧!

蔣勳老師在《孤獨六講》書中就曾這麼寫:「華人太愛熱鬧,太愛擠在一起,缺乏安全感,缺乏獨自面對難題的快樂。我覺得尤其是下一代,更需要有獨自面對自我的經驗。可以孤獨地從人群中出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完成自己完整的人格。」他指的下一代,應該就是我們這一代了。我們將比上一代活得更久、孩子生得更少、背井離鄉的比例更高。如何善對自己的孤獨,將會是我們這一代最重要的心理課題。最近,美國的媒體開始將「寂寞」封為一種疫情,因為調查發現,相較於20、30年前,寂寞感在先進國家正在大幅提升。在美國就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感到寂寞或孤立,而這與是否住得偏僻毫無關係。有許多人住在擁擠,甚至充滿了社交機會的環境,但還是感到孤獨。顯然,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內心問題。

寂寞有很多面貌,也有很多原因。如果我們要處理自己的寂寞,就應該先認清自己的寂寞。到底這感覺從何而來?我是真的獨處,身邊沒有任何親友可依靠,還是陷於主觀的感受之中?我選擇用什麼方法來對待這種感受?這個方法是否適用於這個原因?還是說,我根本沒想過,但是去麻痺它、或迴避它?

就如同我們萬萬不能這麼回應孩子:「你這哪算是寂寞?我們都在身邊,你竟然還有這種感覺,難道你那麼缺乏安全感!?」我們也不能對自己說:「你這哪算寂寞?當個男人,長大吧!」無論原因為何,只要你感到寂寞,那對你來說就是真的。尊重別人的感受,也要尊重自己的。

我個人認為,對抗寂寞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始聊起來」。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問身邊的人:「你會覺得寂寞嗎?什麼會讓你感到寂寞?」雖然聽起來沈重,但我們也不一定要把它視為苦悶的話題。敞開心聊,說不定會相當溫暖和療癒。我相信一番交心的對話,絕對勝過一顆百憂解。

在無情的茫茫人海中,我們就像是濃霧裡的一艘船。鳴笛之前,我們只知道彼此的存在,卻看不見對方真正在哪裡。也許,鳴笛之後,我們才會發現原來其他人與我們那麼的相近。也說不定,就像在我家那晚念出了那張卡片,突然開啟了這個話題,而我跟家人的一番交流之後,一邊在洗碗,一邊在回味那坦誠的對話。頓時,我們感覺更親近、更不寂寞,也更像一家人了。

這幾次經驗也在我心中埋下一個種子:「如果每個家庭、每段關係中,都能享有這樣的精心時刻,該有多好?」這樣的對話不只有趣,更重要的是,能讓彼此的心更靠近、而有溫度的回憶會長存我們的心中。

於是,我和團隊以此為初心著手開發一個「聊天工具」——《我想聽你說 Popcorn Talks》。這套牌卡收錄了90個由淺入深、囊括生活與心理六大層面的對話問題卡。

除了透過有趣的問題作為話題開端來使用,它也可以成為一個趣味桌遊,透過積分、合作解任務,讓相聚的時候歡笑不斷。這款桌遊超越互相壓制的競爭氛圍,透過合作、交流讓玩家之間的心能更靠近。

這款最有溫度的對話牌卡《我想聽你說Popcorn Talks》設計概念以「爆米花貫穿」,並在今年聖誕節前推出,就是期待捧著這套牌卡的你,能為你和你所愛的人們,在佳節相聚時,能創造一段又一段如爆米花奶油香般一樣溫暖、歡樂的回憶。

「對抗寂寞從開啟對話開始,而一段美好的對話,則始於一個好問題。」願你我都能為自己創造更多精心交流的時刻!

作者

劉軒 / 知名作家、全方位創作家、DJ

現在身分為「軒言文創發行人」,畢業於哈佛大學心理系,過去曾擔任許多公司的品牌顧問及各大活動主持人、DJ,有著專業的心理學背景,也有豐富跨領域的人生經歷。出版過許多暢銷書籍,寫作功力深厚,風格知性又不失幽默,文字舒服明瞭,擅長用清晰的口吻和簡單的文字傳達心理學的精神。致力推廣積極心理學的運用,希望幫助每個人成為有效的溝通者。

你的購物車
  •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