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身邊的朋友正在經歷生命中痛苦的階段,無論是至親過世、分手、離婚或小孩生病,我們都很難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人經歷痛苦而毫無作為,但或許你我也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想開口安慰,卻不確定該怎麼說才是最適切的。
一位朋友被交往多年的男友無預警分手,找你傾訴時,講沒幾句就已哭得要喘不過氣。像這樣情緒敏感的時刻,你可能為了讓對方不要再掉淚,就勸她說:「唉,不要難過啦,你一直哭、哭壞身體也於事無補啊!」。殊不知,聽了這句話,朋友哭得越發傷心,結果場面更讓你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安慰起。
其實,傷心、憂鬱情緒正濃的人需要的只是我們用同理的方式去陪伴他們。
同理心我們常聽到,但究竟同理是什麼?和同情又有什麼不一樣?
心理學者Brené Brown在一個短講中做出簡短而明瞭的解釋。同情和同理都是出自關心,但他們背後存在著微妙的差異,而這個差異會大大影響你如何陪伴身邊的朋友。
想像一下,一個朋友難受地蹲在一個陰暗的角落,同情就像是從一個不對等的角度或站在幾公尺遠的地方跟對方說:「噢,現在這狀況看起來很糟耶!」。而同理則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去理解他的感受。所以面對難受地蜷縮在一角的朋友,富有同理心的人會在他身旁蹲下來,不一定要說什麼話,就僅僅是讓他知道有人在陪他。
看到身邊人難過的時候,我們常忍不住想試著推她走出悲傷,所以就一股腦地給建議:「我知道你很難過,但你一直這樣消沉,對自己也很不好。你得要振作起來。想想看,天下男人這麼多,幹嘛耽溺那一個!」。這樣的話其實背後隱含另一層批判意味:「我覺得你低落的狀況不好,快點走出來比較好吧?」。換句話說,我們沒有給對方足夠的空間去處理他的傷痛。
富有同理心的陪伴究竟該怎麼做?
如果朋友願意開口說說話,就讓他盡情傾訴,很重要的是理解他現在有任何負面情緒,無論是憤怒或憂鬱,都是正常的,傾聽他的感受並且給他時間去經歷傷痛。比如,朋友想訴說被男友分手的心痛,我們不必多說什麼,不需要安慰她:「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類的話不會讓她比較好受。
這個階段,我們只需要讓朋友好好說出心中的感受。在確認她們的情緒不會激烈到去做出傷害自己的前提下,尊重她的感受、並且理解她的需求究竟是什麼。而不是把大家口中的:「這樣做對你才是好的」硬塞到對方身上。你的陪伴也許是讓她好好哭一場、去公園放空,或者陪她嗑掉一大桶冰淇淋。
當對方的情緒漸漸和緩,我們也可以慢慢進到下一個階段,引導她往不同的視角去看待這件事情。比方說,陪伴她去重新看到前男友和她一直以來價值觀分歧的部分。畢竟,人在情緒高漲的時候,很難從宏觀、理性的角度去看整件事。因此,在他們內心的痛苦得到平撫後,協助他們用新的角度去看待過往發生的事,也能陪伴他們更快走出悲傷。
隨著對方慢慢走出傷痛,一切都逐漸風平浪靜。但很多傷口不是短時間內能快速完全癒合的。某些節日的到來或者聽到某些歌,朋友的傷口可能會隱隱作痛,甚至突然把她又打到情緒低點。所以平時,如果我們能隔個一小段時間就關心對方,傳個簡短的訊息問候她,就可以讓她知道她不是孤身一人在面對這些難受。這樣的支持,也會讓她漸漸有自信、相信自己絕對有能力再次走出低谷。
讀到這,你可能會想:「天哪!用同理心好好陪伴一個人真不簡單!」。由同理心出發的陪伴確實需要我們多花些心力,不過,通過同理心能幫助我們聽見、理解彼此真正的需求,以此為基礎在相聚的時候好好陪伴我們在乎的人。這樣的陪伴不僅能幫助身邊人走出生命中的低谷,也可以讓彼此間的關係更靠近。
透過同理的練習,人與人之間不僅可以更勇敢地展露自己的脆弱,建立起來的連結也將更緊密、有溫度。